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齐鲁策论丨山东如何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

日期:2024-09-14 14:16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

□ 孙吉亭 单秀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塑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海洋为山东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就新质生产力发展而言,其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是一场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引发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产业革命。对于海洋而言,海洋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体现了海洋生产力水平的跃迁。它以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海洋关键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与应用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为主体,以培养高层次海洋创新人才为支撑,是促进新时代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推动技术应用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的重组与重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海洋为山东经济活动的拓展和优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拥有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20个;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沿海海洋自然资源类型繁多、储量丰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5%,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8%。2023年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7620.4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经济是山东经济腾飞的主战场之一,同时海洋科研和教育也是山东的优势所在。“十三五”以来,山东共有16项海洋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42.1%。在海洋监测、海工装备、海洋新药创制、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成果。拥有崂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海洋领域创新团队。全职住鲁海洋界院士已达22人,约占全国33%。这些成就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美丽海洋建设,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5.6%,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为山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深厚优势。

当前,与国内外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相比,山东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山东海洋经济总量大,但产业结构较重,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比重尚待提高;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与产业结构融合的程度有待提高,海洋科技转化不足,海洋科技人才和成果尚未充分有效地支撑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不仅要从科技创新平台角度挖掘潜力,更需要从产业链入手,引导海洋科技创新。

山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打造攻克重大海洋科技问题的战略高地。全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涉海重大创新平台的建立与布局,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海洋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高海洋科研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让企业及时传递创新需求,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双向互动,使科学家在应用型研发中明确市场导向,促使海洋科研成果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对山东未来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山东港口2023年完成吞吐量19.7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港口群资源整合战略,构建以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国家主要港口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与津冀苏辽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引领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成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打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一流现代化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同时要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港口经济是典型的服务业经济,应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港航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港口与金融保险企业、船公司、货代企业、海关、商检等各主体的信息共享,构建无缝供应链。还要大力建设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推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建立智慧港口数据中心。

以创新驱动赋能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在全省错位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未来产业。利用山东海洋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努力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加快打造高端海洋化工基地。加快开展水产良种创新、养殖、加工关键技术与设施研发,助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加快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引领全省海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海洋渔业、海洋能源、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智慧海洋是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依托,要加强统筹规划,依托山东的工业优势,构建覆盖全省海域、陆海统筹的观测网络,建好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赋能海洋预报、海洋管理、海洋产业。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参与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必须具有知识快速更新能力,以及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要着力培养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开发、深远海开发等领域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弥补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缺口。加快部省共建“中国海洋国际人才港”步伐,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激励海洋人才多出成果。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摒弃了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建设美丽山东离不开美丽海洋。山东半岛内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绿色发展新成效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持续加大浒苔、互花米草的防治力度。持续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加强海洋生态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实施生态补偿制度,修复受损海域生态。

(作者分别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