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贝类品种,甚至可以说,福建省厦门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几乎都少不了这两道海鲜,而以它们为原料的蚵仔煎和炒花蛤也可称得上是厦门大排档里最具厦门特色的地道招牌菜。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牡蛎、花蛤等看似不起眼的“大路货”,其实却决定着福建省贝类养殖业的未来走向。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发展,以牡蛎、菲律宾蛤仔等品种为主的贝类养殖业已经成为构成福建省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这些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平价水产品在推动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在福建出产的贝类苗种风靡全国贝类养殖业的同时,行业快速成长时不得不面对的痛点显现,产量高、利润低、种质退化等现象不仅影响行业前景,更是制约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在水产界人士看来,苗种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基本且最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不仅如此,种业更是处于农业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的制高点,代表着农业科技的最高端应用。因此,实施福建重要经济贝类品种创新与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牡蛎、菲律宾蛤仔等经济贝类的良种选育,建立牡蛎、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研制与集成相关育苗、养殖设施与配套技术,培育出适宜福建海区环境养殖的高产、抗逆新品种,实现良种产业化,对推动福建贝类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福建省水产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福建省出产的蛤、牡蛎等一批新品种贝类水产品将逐渐走出实验室,走出养殖场,走进市场,走上百姓的餐桌。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成果 牡蛎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牡蛎“壳色生长”育种模式,首次培育出速长黄壳色葡萄牙牡蛎“金蛎1号”和速长葡萄牙牡蛎“福蛎1号”,其中“金蛎1号”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
花蛤
在菲律宾蛤仔种苗繁育技术方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合作企业——中海(福清)东壁岛福建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莆田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福建省相关科技项目10项,在国内外首创一套菲律宾蛤仔大面积垦区人工育苗和海区种苗(白苗)培育技术与工艺,实现菲律宾蛤仔苗种产业化生产,使福建成为我国菲律宾蛤仔苗种主要生产基地,为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化奠定了重要的种苗保障基础。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