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黄海所陈松林院士主持完成的黄唇鱼苗种繁育阶段性成果通过现场验收

日期:2025-08-12 15:03    作者:基因组室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8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广州南沙对陈松林院士主持,黄海所、广州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和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黄唇鱼苗种繁育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和广州大学舒琥教授组成。

验收专家听取了汇报,现场查看了育苗池,查阅了生产记录,并现场取样观察苗种活力,测量了苗种生长指标等,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对该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项目组对黄唇鱼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600g,经过70天培育,共获得8-10g/尾的鱼苗3500尾。验收时,鱼苗健康活泼,平均体长14.88cm,平均体重30.88g。专家组认为,阶段性成果达到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阶段性现场验收。

专家进行现场测量

专家现场质询和讨论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处长陈波、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市管一级调研员蒋志刚、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兽医师粱云尘、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詹建坡等共同见证了广州黄唇鱼取得首次育苗成功的重要时刻。

各级领导共同见证广州市首次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

105日龄黄唇鱼幼苗展示

黄唇鱼是中国特有的暖温性底栖鱼类,因其干制鱼鳔(白花胶)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价格高昂,被称为“海洋黄金”。然而,近50年来,因过度捕捞及河口工程导致等导致珠江口黄唇鱼野生种群数量锐减超90%。目前,黄唇鱼不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定为“极危”。此次,黄唇鱼苗种繁育阶段性成果的成功验收,标志着在广州市首次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