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黄海所在渤海渔业资源空间评估与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5-07-30 08:38    作者:资源室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生态学团队在渤海渔业资源评估与空间管理领域取得新进展,将鱼类种群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突破了资源空间评估瓶颈,为渔业精细化空间管理提供了新范式,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中科院/JCR一区)。

当前,全球渔业广泛采用的数据需求适中的资源评估模型通常无法输出资源空间结构信息,导致管理策略难以应对局部资源波动风险。针对这一国际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时空分布-种群评估”耦合模型框架(coupled VAST-JARA-AMSY framework),成功破解了传统评估模型缺乏空间维度的难题。该研究首次实现了数据中度渔业(data-moderate fisheries)的 “空间-状态-风险”联动评估,为渤海乃至全球面临类似数据挑战的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工具。

团队以渤海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案例,将VAST时空模型与评估模型(海洋鱼类红色名录评估模型—JARA和资源评估模型—AMSY)相耦合,不仅能评估种群整体健康状况,还能识别其关键栖息地随时间推移的空间演变,从而对局部资源健康状况进行精准地评估。研究结果为管理者采取“靶向”措施以避免局部资源枯竭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制定精细尺度的空间保护计划提供了支持。

这项工作的突破在于将这三个模型的优势互补。VAST提供了传统评估模型所缺乏的精细化空间信息,弥补了JARA和AMSY在空间维度上的盲点,这种结合能够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区域。具体来说,耦合模型框架中的VAST时空模型负责绘制鳀种群的“动态地图”,揭示了鳀种群密度热点主要分布在渤海中部,近年来也分布在西部部分海域,并受到多重压力(水温、区域气候指数和捕捞压力)的影响。VAST模块为JARA和AMSY模块提供了准确的生物量指数及其标准误差输入数据。JARA结果显示,渤海鳀种群自2009年以来显著增长,目前被评估为“无危(LC)”等级的概率为100%,表明种群已脱离危险状态。AMSY显示,自2015年以来,鳀种群已经恢复到可持续水平,捕捞强度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黄海所韩青鹏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秀娟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黄海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个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 https://doi.org/10.1007/s11160-025-09973-4

渤海渔业资源评估耦合框架(coupled VAST-JARA-AMSY framework)

基于耦合评估框架的渤海鳀鱼资源空间评估与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