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全国鲆鳎鱼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

日期:2019-11-08 15:22    作者:    来源:基因组室     打印    加大 减小

11月2日至3日,“全国鲆鳎鱼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承办,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和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协办,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赵法箴出席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主持。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雷东、三通集团董事长李振生和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向明等在开幕式上致辞。金显仕所长在致辞中讲到,鲆鳎鱼类研究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传统优势,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大菱鲆引种和苗种培育、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培育和健康养殖、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及种质创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包括三个国家奖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鲆鳎鱼类的产业发展。胡红浪副站长高度赞扬了本次大会的举办形式,表示让科学家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更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她还强调,经过多年的发展,鲆鳎鱼类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今后水产学会将继续在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科学普及和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助力鲆鳎鱼类产业发展。刘英杰副院长肯定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多年来在鲆鳎鱼类良种培育和产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并表示鲆鳎鱼中拥有多个水产新品种,加强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开发鲆鳎产业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至关重要。

开幕式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处长陈家勇、华中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日本国立爱媛大学高桥隆行教授、黄海水产研究所关长涛研究员和陈松林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鲆鳎鱼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鲆鳎鱼类的形态异常以及养殖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现状与绿色发展”和“鲆鳎鱼类生物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后,学术研讨会分“遗传改良及水产种业相关技术”“绿色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变态和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生长、繁殖和性别等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等4个专题进行了口头报告交流,共有40多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大会收录了论文摘要50多篇。

以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为主的鲆鳎鱼类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也是我国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业年产值近百亿元。但近年来鲆鳎鱼类种质退化、抗病抗逆能力下降与成活率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海水鱼类的发展。本次大会为从事鲆鳎鱼类科学研究和养殖业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提供沟通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对我国鲆鳎鱼类养殖产业的有序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