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菱鲆之父——雷霁霖院士
1935年5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城关公社,复兴村,畲族,原名雷德钦。
1950年至1953年8月,入读宁化中学高中部,期间改名雷霁霖。
1954年9月至1958年7月,就读山东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叶毓芬、李嘉泳等教授,学习海洋动物胚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大学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学生会生活部长和校学生会副主席等学生干部。
1958年9月,毕业分配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事海水鱼类养殖研究工作。
1980年3月,参加中国赴英考察组,访问康威研究所、罗斯托夫特水产研究所等地,并参观亨特斯顿原子能发电厂外温水养鱼,在英国学者Howell博士的热情支持下,实地考察了英国大菱鲆及其工厂化养殖。
1991年10月20日-11月3日,第二次赴英国考察学习,访问英国康威研究所、苏格兰水产研究所等地,详细了解大菱鲆养殖发展史。
1992年8月24日,在Howell博士和West先生的热心帮助下,首次将欧洲刚刚开发成功的冷温性良种大菱鲆引进我国。
1997年12月,参与完成的“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
1999年春,经过7年攻关,克服了欧洲国家专利技术的封锁,依靠自身实力,自主研发,突破了亲鱼强化培育、光温调控性成熟、分批采卵和年周期内多茬育苗以及早期培育难度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17%(英国同期才达15%)、年出苗量超过百万尾的国际先进水平。最终大菱鲆成为带动全国年产值达45亿元的大产业群。
2001年12月,主持完成的“大菱鲆的引种和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2年11月21日,荣获“杜邦科技创新奖”。
2005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11月15日,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9年2月18-19日,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雷霁霖院士任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席科学家。
2015年12月16日晚8时许,在青岛逝世,享年80岁。
主办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458号 鲁ICP备:05024434号-8
工信部备案网站查询:http://beian.miit.gov.cn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