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近海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众多渔业生物的关键栖息地和优良渔场,支撑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可持续生产。在我国,近海渔业提供了90%以上的海洋捕捞产量,是我国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伴随着大规模围填海工程、陆源污染、海水养殖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加剧,近海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如富营养化导致的赤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湿地减少引起产卵场、育幼场碎片化或功能消失等,使得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可持续性严重受损。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是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产出前沿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其研究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针对2015973项目申报指南中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第8近海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围绕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与机理渔业种群早期补充过程的驱动基础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渔业资源的种群补充过程为主线,针对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补充过程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深入研究,提高预测水平,为修复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养护渔业资源、促进近海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科学贡献。

项目预期目标:科学认识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的形成和变迁特征与机理,在近海环境变动下渔业种群的补充过程及其资源效应等前沿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研究队伍学科交叉的能力,培养青年科学家,加强相关实验室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拟选择人类活动活跃、环境变化剧烈,产卵场最为集中,素有“黄、渤海渔业资源摇篮”之称的渤海三湾一河口(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黄河口)为主要研究区域,以重要经济渔业种群为研究对象,围绕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生活史的关键生境(产卵场、育幼场等)和关键过程(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影响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设置3个课题:

1)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与机理;

2)渔业种群关键资源补充过程及其环境驱动机理;

3)渔业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机制及其资源效应。

本项目由科研一线中年科学家作为课题负责人,具备潜力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作为科研主力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优秀科研团队,参加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3人,多数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