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重要讲话,“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指示让我体会到党在生态中国建设角度的深刻用意。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天然的蓝色粮仓。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与延续始终离不开依靠海洋、利用海洋。在粮食大部分来源于陆地的国情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海洋水产动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海洋保护须在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及渔业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室的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积极响应党的指示,始终围绕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而开展。我们基于多个角度开展了细致的研究,为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追根溯源,注重海洋鱼类产卵场调查
早期生活史是鱼类对外界影响最敏感的时期,产卵场是海洋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其海洋环境状况关系着鱼类群体的补充质量,显著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因此,产卵场调查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鱼类集中产卵海区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踏入黄海水产研究所起,我便开始与身旁的同学、同事一起投身黄、渤海近岸水域产卵场调查评估工作。在每一次出海调查、每一瓶样品挑拣、每一条数据分析工作中,我都怀揣高涨的热情,保持严谨的态度,并秉持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尊敬,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正因了解了我国鱼类产卵场调查历史及其在国家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关键性,我培养了对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兴趣和责任感。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再次强调,更是激励我们青年一代坚定使命感,刻苦钻研、追根溯源,凝聚鱼类早期生活史领域的新理论,提出海洋鱼类产卵场保护的新建议。
二、结合国情,开展海洋生态容量评估
捕捞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幼龄化、小型化、早熟化、低值化等问题,人为补充渔业生物数量、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补偿手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近年于多个海洋水域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以求缓解捕捞业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的人为压力。为了更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更精确地评估各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我们在黄、渤海及庙岛群岛海域开展海洋生态容量评估工作。科考船上,调查人员昼夜不息地挑拣、搬运渔业资源样品并逐尾分类记录;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认真处理样品,逐条分析数据,凝聚科学结论。我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目标与党的政策相结合,便能于工作中找寻个人对国家与民族的价值,以强烈的使命感驱动自己的工作热情,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工作的科学开展及海洋生物群落稳态的长久维持而不懈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健康的蓝色粮仓。
三、居安思危,探寻外来物种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
在政府领导下,新时代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渔业健康发展具有美好的前景。然而,外来物种侵入成为近年来我国渔业水域生态安全要面临的巨大风险,鳄雀鳝、“清道夫”、食人鲳等外来入侵鱼种对我国本土鱼类的威胁已日渐显现。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为了查清我国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并详细评估其对中国本土水生生物的威胁,在领导的指示下,团队同事们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人员的双脚踏过了多个省、市、县、村,详细记录各区段水域的生物群落结构,力求响应党的号召,以实地采样与科学评估解决中国水域生态面临的巨大困扰。相信经过严谨的调查研究,淡水与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一定可以得到科学控制。
作为生在红旗下的共青团员,作为科研院所的青年职工,我们应以维护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牢记党的二十大对青年和科学研究人员提出的要求和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指示,以保护蓝色粮仓、维持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安全作为科研导向。我们要不负朱树屏、童第周等海洋渔业调查先驱为本领域作出的巨大奉献,以光明青春为炬火,以刻苦钻研为武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渔业安全构建牢固的海上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