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条有着庞大粉丝群体的鱼,喜欢它的人遍及南北方美食界,烹饪方式多种多样。
扒皮狼(山东)、羊鱼(河北)、耗儿鱼(四川)、迪仔(潮汕地区)……这些都是它的名字。
它的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是少有的全国普及鱼种之一。绿鳍马面鲀自然资源匮乏,市场价格较高,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俊兴介绍:这条鱼在市场上供需是需大于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松林说:“绿鳍马面鲀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由于它味道鲜美,适合各种烹调方式,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在前几年已经突破,目前正在我国北方南方形成一股养殖热潮。”
眼下正是威海沿海自然水温下绿鳍马面鲀的繁殖期,种鱼正在产卵。在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的省级绿鳍马面鲀原种场车间,绿鳍马面鲀的苗种即将达到了出售规格。
“我们这个鱼平均应该在4公分以上,个别能达到5公分。”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陶俊兴说,绿鳍马面鲀的商品苗达到5公分就可以出售,再有几天我们就可以上市了。
苗种的提前上市,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成为绿鳍马面鲀苗种繁育的重大突破。
6月2日,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组织相关专家对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主持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黄海水产研究所陈四清研究员牵头,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参加完成的“绿鳍马面鲀高产品系选育”子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实现,延长北方绿鳍马面鲀的养殖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四清说,绿鳍马面鲀现在在北方养殖的不足是因为它夏天水温超过30℃,它受不了,冬天低于9℃,它也受不了。所以我们选一个适应范围,温度稍微能提高到32℃左右的,温度再降一点的,延长在北方的养殖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松林表示,“首先是要摸清查明,在鱼类养殖业中,存在什么样的产业问题。比如说有的鱼类它是生长太慢,需要提高它的生长速度,有的鱼类它是抗病力不强,一养它就会发病就会死亡,还有的鱼类它是雌雄差异比较大。像这些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成为我们的选育目标,成为我们去攻克的目标。”
山东海域冬季寒冷,绿鳍马面鲀适养的季节仅有5月-11月,如何应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陈四清研究员提出:苗种的早繁早育和高产新品种的培育。2016年,陈四清团队开始与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绿鳍马面鲀的良种培育,已完成了7代群体选育,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抗病性强,每年稳定培育良种300万尾左右。
2024年3月10日孵化受精卵9公斤,至现场验收时,培育绿鳍马面鲀选育良种苗种约210万尾。相同养殖条件下,良种选育群体比普通对照群体,生长速度快15%以上。
“圣鲲经过这几年的合作,在我们的技术支持下,圣鲲可以做到全年控制亲鱼产卵繁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四清说,“就是你需要多少受精卵,都可以做到,什么时间需要都可以做到。目前满足市场70-80%的需求量,在市场上具有非常重要话语权的企业。”
威海目前年育苗量600多亿单位,其中海水育苗5.5亿尾,作为渔业养殖大市,威海市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结合所辖海域的海洋水文、地形地貌等资源条件,采取了不种形式的深远海养殖开发探索。养殖品种以许氏平鲉、黑鲷、河豚、绿鳍马面鲀、海参等为主。
在北方的冬季因为北风大,水温也低,一般的海水鱼没法养殖。能在春季到秋季这短短五六个月时间就把鱼养成,达到消费规格,绿鳍马面鲀能做到。这类鱼的皮肤具有非凡的润湿特性,不仅可以自动清除身体上油滴,还能抵抗病害的侵扰,是适合大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2024年,威海将培育绿鳍马面鲀苗种1000万尾,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做出威海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松林建议,“下一步就建议威海可以加大种业投入,培育更多适合威海当地养殖、适合人们消费、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推动威海海洋种业的发展,将威海打造成我国海洋种业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