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4月已全部返回国内。在这次考察中,中国首次实现在南极布放生态潜标,对南极磷虾进行长周期的探测实现突破。目前研究有什么进展?一起去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了解一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磷虾的研究,记者来到这里的极地渔业实验室时,研究团队正在对此次考察采集到的数据和样品进行分析解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新良:后续通过声学数据处理,为我们了解南极磷虾资源分布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手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吉昌:我们的调查船在航行过程中采集了南极磷虾的回声数据图,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块,就是南极磷虾的回声数据。下边是一个噪声数据,我们后边要通过处理噪声数据,提取出南极磷虾的回声数据之后,对南极磷虾的资源,做一个分布区域、分布深度和资源量的评估。
南极磷虾是企鹅、鲸鱼、海豹等众多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它是维系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据介绍,南极半岛区域磷虾生物量达6000多万吨,是南极磷虾生物量最高的海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云霞:红色的区域是适合南极磷虾生存的区域,我们中国这次40次南极科学考察,发现南极磷虾在南极半岛海域的分布、资源量依然是最大的,并且远高于其他海域。
研究人员结合最新数据分析发现,南极半岛海域磷虾的分布,目前随着海冰的南移呈现向南收缩趋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应一平:国际上正在积极构建一项基于科学的南极磷虾新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南极磷虾生物量的评估,南极磷虾种群动力学研究,南极磷虾(渔业)生态风险评估,我国是深度参与三项全部工作的少有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