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万亿!广东谋划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期:2025-08-26 14:34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8月26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五场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在广州召开,会议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为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广东农林牧渔总产值9701.21亿元

去年,广东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三农”成绩单: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9701.2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岭南特色农业是广东的“金字招牌”,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水华在介绍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题调研情况时表示,当前,广东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础扎实、成效显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稳步推进,现代种业和农机装备经过数年努力,进展顺利、厚积成势;现代化海洋牧场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海水种业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养殖装备全国领先。

“我省在发展岭南特色农业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李水华举例,如:存在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生物种业实力不强、农机推广应用面小、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农业标准仍不完善等问题。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今年2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以种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

种子被喻为农业“芯片”。在“粤强种芯”方面,广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保存种类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育成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培育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水产新品种总数的14%,10家(次)畜禽企业、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居全国首位。

农机装备是“国之重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在“粤强农装”方面,广东农产品烘干设备及畜牧养殖机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两家企业的农业无人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对于“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下一步的发展,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也给出建议:重点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支持,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推动种业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重点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建议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深耕海洋,向海图强。

为实现“打造海上新广东”这一目标,广东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为抓手,全面布局——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出台17条支持措施和财政、用海用地保障及环评优化等一系列政策,并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沿海各市、省属国企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在国内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海水鱼苗产量、虾苗产量等均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截至2024年底,广东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073个,桁架类网箱13个。实施全国首创“标准海”供应,涉及海域超16万公顷。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总投资超70亿元。启动实施国家级金鲳鱼、生蚝、海鲈三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蓝色粮仓”初见成效。

调研组也发现,在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牧场建设方面,适养区域不足。二是种苗研发方面,养殖品种不够丰富,良种生产体系有待提升,病害防控、饲料使用等指引不足。三是金融保险体系建设方面,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对此,调研组也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在牧场建设方面,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确保省、市、县规划衔接,尽快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同时,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全产业链,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在种苗建设方面,建设种业创新平台,加快新品种培育和适宜深远海养殖新品种开发;遴选一批适应粤东、粤西、珠江口不同海域养殖鱼种,提升主力品种整体养殖效能。同时,探索全链条全过程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全链条关键环节标准化体系。

在金融保险体系建设方面,建议完善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提升风险防控与行业支撑能力。如:尽快制定并实施“关于构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相关办法,提高全省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针对不同类型海域和养殖模式的多元化产品。同时,推动设备设施纳入抵押范围,激发产业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