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奔向国际零碳岛

日期:2022-06-17 10:24    作者:    来源:烟台日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6月的长岛,天蓝海碧,沙鸥翔集,旖旎如画。

长岛挡浪岛北侧“海豹礁”,憨态可掬的斑海豹,或潜水觅食,或登上岛礁享受“日光浴”,吸引了大量观众。

生态是长岛的最大优势和鲜明底色。如何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将生态底色描摹得更加靓丽夺目?从海洋生态岛加速奔向国际零碳岛!

日前,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挂牌,几天后黄渤海蓝碳监测评估和研究中心(长岛基地)揭牌,两个机构的成立是打造国际零碳岛、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的重要举措。

长岛综试区将立足长岛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功能区定位,恪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瞄准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生物固碳等领域先行先试,大力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

锚定生态保护修复

加速夯实生态家底蓄积生态优势

连日来,长岛岸滩整治修复四期建设项目正在各岛屿加紧施工。在黑山乡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场,机声隆隆,挖掘机正在平整场地,运输车来来往往装卸砂石料,工人们忙着砌筑护墙……

岸滩整治修复四期建设项目,总投资7800多万元,对大黑山岛、大钦岛5.25公里岸线进行恢复建设,对南、北长山岛部分岸线及设施进行修复养护。

生态保护修复,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首要任务!近年来,长岛坚持“山水林海城”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山上,一鼓作气拆除了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全面完成风机基座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治理。引进裸露山体客土喷播治理技术,完成了有居民岛屿31万平方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实现有居民岛屿裸露山体应治尽治。完成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绿化面积由2017年的45万平方米增加到69万平方米、增长50%以上,林木覆盖率接近60%。

陆上,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全面实施岛内公交新能源车替代。仅新能源供暖替代传统燃煤取暖一项,年减少燃煤使用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45吨、氮氧化物排放19.8吨、烟尘排放1.52吨。全面完成城区集中供暖的“电代煤”改造,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现城乡污水全部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全部分类处理,大气指标较2017年改善幅度达到了10%-60%。

岸上,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89公里,减少排污口1038处,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5%。

海上,科学实施近岸养殖腾退工作,完成近岸养殖腾退1.8万亩。持续开展“海底森林”、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海洋修复工程。

长岛生态效应正在加速释放:通过持续不间断生态治理修复,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珍稀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北海狮、黑天鹅首次出现,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据统计,长岛境内发现的鸟类已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4.2%。2019年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数据显示:2021年1至9月,长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为213天,同比增加17天。空气优良率为81.9%,同比增加5.6%。2021年,长岛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增长11.6%、达到289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持续放大生态优势

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发挥生态优势,向国际零碳岛进军!

5月20日,由长岛综合试验区、山东高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发起成立的“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挂牌。长岛生态环境优良、生物资源富集,拥有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丰富的蓝碳资源,在发展海洋碳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实验基地将充分利用企业资本优势、高校学科优势,加速在国际零碳岛建设、海洋资源、贝类碳汇、渔业碳汇、零碳旅游、绿色能源、蓝碳交易等方面研究突破,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5月27日,黄渤海蓝碳监测评估和研究中心(长岛基地)揭牌,正式启动全省海洋碳汇试点,共同探索长岛双碳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长岛综合试验区牵手省海洋资环院,发挥省海洋资环院的蓝碳平台优势、技术优势和长岛综合试验区的海洋碳汇资源禀赋、工作基础,迅速推动海洋碳汇“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开局起步,加快各项工作突破创新,全力将海洋碳汇产业打造成长岛综合试验区的新兴产业。

今年2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印发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长岛将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强化政策保障,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推动长岛国家公园设立,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成为国际海岛保护发展的典范,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其中,提出要持续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程、碳达峰碳中和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生态品牌创建工程、全域生态保护工程、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等6项主要任务。

点上突破,面上铺开。长岛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全力创建国家公园。编制长岛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国家公园申报,争取获批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

——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开展双碳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全面发展零碳旅游、碳汇渔业和绿色建设、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推行绿色低碳设施建设,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零碳生态岛。

——开展生态价值核算。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摸清资源底数,绘制生态资源“一张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林权等依法依规进行碳汇交易、抵押和贷款,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多元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转化赋能路径,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和市场化运作。

——开展全域生态保护。实施大黑山岛、大钦岛共5.26公里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确保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稳定在85%以上。继续推进全域供暖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新建清洁能源供暖站15个,新增供暖面积37万平方米,同步推进渔村清洁取暖全覆盖。建设城区垃圾分类综合处置中心,完善提升西三岛、北五岛生活垃圾外运能力、垃圾生态化处置设施,实现全域垃圾分类、生态化处置。

多维发力生态固本

挺进深蓝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眼下,长岛南隍城岛已是青山绿水、红瓦粉墙、桅杆林立、鱼虾满仓,宛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这样的生态画卷自然离不开海洋牧场的功劳。

在南隍城岛海域上,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平台——“经海001号”“经海002号”“经海003号”,呈“品”字形分立黄海海面,之间相距约3公里。站在船头遥望,智能网箱平台如同“海中城堡”矗立在海天之间。更令人震撼的是登上“海中城堡”后,眼见肥美的黑鲪鱼在网箱中不时浮出水面觅食,带来一抹抹银光闪闪的鲜亮!

近年来,长岛下水多功能海上平台5座、大型智能网箱9座,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超过130余万空方,增殖放流超过3000余万尾。为持续改善长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今年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31万元,全年投放人工鱼礁1.6万空方,截至目前已投放0.8万空方。

加快推动现代渔业由近岸养殖向深远海拓展、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升级!长岛坚持绿色、健康、可持续理念,科学制定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与生态保护、海域使用、港口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做到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从浅蓝到深蓝,养殖换了底色,渔民换了人间。从靠海吃海资源衰退,到修复海洋爱海护海,在海洋牧场的加持下,“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

如何扎实做好经略海洋文章?长岛将推动生产绿色化,开展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群、海藻场、增殖放流项目,形成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近岸生态系统。推动装备智慧化。强化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海洋牧场综合立体观测网、鱼病远程诊断、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平台,推进数字渔业建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深远海装备型海洋牧场,推动现代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建成亚洲最大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

位于长岛南长山街道孙家渔家风情园内的千浔屿精品民宿,依山傍海、清净雅致,是游客难寻的赏日出、观潮落、享慢生活、过神仙日子的好去处。眼下,随着“渔家乐·民宿”提升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长岛完成千浔屿、爱琴海、花语客栈等50户示范户改造工作。

如何不断提升旅游发展质效?长岛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开发建设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休闲旅游产品,构筑陆岛、海上、空中三位观光体系和居海、听海、看海、游海、亲海体验。培育多元化旅游业态,推出渔猎、健身、写生、摄影等高端、小众、特色精品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入文化旅游元素,统筹旅游休闲功能,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