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日期:2020-12-03 09:55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打印    加大 减小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坚持陆海统筹,科学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笔者从11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到2019年底,山东省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上下齐抓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6.3%。五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7%提高到2019年的20.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海洋三次产业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

更深、更远、更绿色,海洋牧场建设全国领跑。山东省水产品产量、产值等主要统计指标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掀起海洋牧场建设的热潮。我省是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省份,目前,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达到105处,其中,国家级44处,占到全国的40%,稳居全国首位。在远洋渔业方面,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拥有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达到42家,投入作业的专业远洋渔船487艘,渔船总功率66万千瓦,实现产量41.4万吨,产值5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握指成拳更通达,港口吞吐量全国第二。海洋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00亿元。五年来,山东沿海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补充的沿海港口群发展格局,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综合实力居沿海省份前列。2019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100万标箱,吞吐量总量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位。

造好“大国重器”,助力海洋开发迈向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山东省海洋产业体系的新兴战略产业,产业规模走向1000亿元层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主攻海洋核心装备国产化,支持“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大国重器建设。在深海技术装备领域,蛟龙号、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建设“蓝色药库”,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山东省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省,产值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的比重的一半。“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创建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蓝色药库”建成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