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农业农村部首届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现场会在江苏金坛举行。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金坛智能化渔场,上百种池塘淡水鱼、河蟹养殖全程机械化装备在此轮番登场、各显神通,吸引了全国业界目光。
位于金坛指前镇东浦村的智能化渔场,是今年列入全省的3个现代农业类重大项目之一,规划面积6500亩,总投资5亿元。目前,一期1100亩已建成投运,成为标准最高的国家级河蟹良种繁育基地,每年提供优质蟹种1000万只;也是标准最高的国家级河蟹出口示范基地,今年可出口高品质商品蟹100吨。
金坛在全国率先建设智能化渔场过程中,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整合资源助力渔业电气化产业升级,加速河蟹生产机械化进程的有益探索,让“水产科技革命”更彻底,从而进入数字渔业快车道。
场景助创 投资助建
金坛是“中华绒螯蟹之乡”,河蟹产业成为该区第一个产值突破15亿元的单品种产业。但与其他地方一样,河蟹产业正面临着老一代养蟹人渐渐老去,新一辈又受不了传统渔业又脏又苦的局面。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已成为制约河蟹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目前水产养殖还处于完全凭借养殖户丰富的人工经验,缺少大数据辅助决策的粗放养殖模式,面临诸多难题。每年因为用电不规范,水产领域约有两三百人的触电伤亡,因电力故障原因增氧机停转造成数百亿的经济损失。
电力能源清洁,对水环境友善,在农业机械化推进过程中电力供应在养殖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坛区供电公司深入探究水产养殖需求,以电气化为保障打造新的用能场景:推广全电增氧泵及电力尾水净化系统,全自动电动投饵船、投饵无人机、电动梳草机、电动打包机等一系列新设备替代传统养殖设备。金坛全电数字化渔场日均负荷300kW,月用电量超过20万千瓦时。
近年来,该公司全力投资助建配电网,确保渔业养殖用电无忧。今年疫情期间,渔场蟹苗急需电力增氧保障。该项目成为金坛地区首个复工复产项目,公司定时定点将电网接入到位。金坛地区目前共计报装渔业客户9000多户,报装容量10万千瓦以上,年用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电气化达到了100%。
科技助产 平台助资
2018年以来,金坛区供电公司通过将水产数据与电力数据融合,创新研发了电气化智慧渔业智能终端,并将成果进行了实用化运用。
该公司通过用电力大数据对渔业负荷进行数据分析和论证,解决电力系统在渔业发展中产生的无电、缺电、低电压、停电等多种问题;用智慧渔业系统促进渔业养殖全电化,进行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开展定时增氧、喂食、水质监控、营养监控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将电力大数据和渔业大数据深度融合,拓展渔业养殖电气化智能管理模式,形成全自动、无人化、可视化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渔民“省钱、省心、省力”,养鱼这项“经验活”变成了“智能操作”,有效提升渔业养殖的优质高效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同时将渔场能耗降低了30%以上。
智慧渔业对养殖水环境的实时监测,提高了渔业标准化和精细化生产程度,同时加强了政府对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变粗放养殖为绿色养殖;以前,因为水产养殖不确定性很高,银行不敢轻易贷款,保险公司也因为担心塘口突发停电时,用电责任难以界定,在赔付上与用户发生纠纷,没有合适的险种,渔民有很多后顾之忧。2019年,该公司以英大保险为基础,联合其它金融机构,建立渔业大数据服务服务平台,相应的金融业务得以开展,渔民也获得的资金支持,渔业增产扩能得到了资金保障。
传媒促销 助力品牌
近日,金坛区供电公司在电气化新技术在渔场保产增质的前提下,还探索应用传媒资源助力电气化渔业销售的率先实践。10月21日,该公司通过苏电传媒、思极公司联合外部传媒中吴网开展现场直播、微信推送等建立平台催销渠道,打造全电数字化渔场的长荡湖大闸蟹品牌,实现品牌价值的共建、共创、共享。
据悉,今年3月份投放的蟹苗9月底开始捕捞上市,亩净效益超过1万元。与传统河蟹养殖相比,渔场一期可节省人工三分之二以上。
本次电气化产业链思维在智慧渔业成功实践为电气化“智慧渔业”养殖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公司共创、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政府、养殖户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去年12月份作为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参加省公司最佳履责实践发布时,中国社科院认为该项目“微视角,大影响;微改进,大改变;微用心,大认同;微共享,大共赢;微整合,大生态”。该项目运用电气化产业链思维,将农业等一次低价值收益的项目(农业电价便宜)转化成二次高价值收益项目,通过提供智能运维服务,解决养殖风险;通过大数据服务解决金融、保险服务难点,通过建立渠道销售平台解决水产品滞销问题;通过多媒体平台助力品牌打造,产生增值效益。电网公司可以通过产业链的搭建实现共创、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