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联席会议暨“612”铸就共同梦想主题座谈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随之揭牌成立,中心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寡糖创新高地为最终目标。向海问药,海济苍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发起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正不断从浩瀚的大海中发掘生物医药资源,造福人类。
“海的味道,我知道” ,海大是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可以这样夸赞自己的学校。海大的海洋科学、水产两个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学科分别进入全球高校第16位和第24位(软科排名);“东方红3”船与“东方红2”船、“天使1”船组成一支覆盖从近海到大洋且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科考船队。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海大谨记“谋海济国”的责任担当,坚持立足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深耕海洋,依靠科技和人才优势,为加快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出“海大”贡献。
积极投身五次海水养殖浪潮,新时期驱动蓝色经济“加速跑”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粮仓”。面对澎湃而起的蓝色经济浪潮,海大争做弄潮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在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投身产业发展,在藻、虾、贝、鱼、参等五次海水养殖浪潮中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近5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等科技工作者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领域勇于追梦,育成了海湾扇贝“海益丰12”、长牡蛎“海大2号”、龙须菜“鲁龙1号”等5个海水养殖新品种。截至目前,海大已累计培育22个海水养殖新品种,推广养殖面积达1100余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亿元,成为沿海省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和蓝色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助力国家打造海洋牧场,充盈“蓝色粮仓”的征途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领衔的团队功不可没。他们开展了我国最为系统的海水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开发工作,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模式,引领了符合国情的水产饲料工业体系构建。团队系列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迄今已在全国60多家企业推广,其成果在主要产业化企业累计直接新增产值年超600亿元。
在海大助力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亦不乏校企联姻,产教相融,携手创新的生动案例。2019年,一款名为“王子海藻苏打水”的海洋大健康饮品出世。该饮品由海大管华诗院士团队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现代海洋科技萃取的海藻精华赋予其“抗氧化、强免疫”的药食同源功效,3倍气泡为消费者带来酷爽口感,成为“网红”饮品。
服务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大学产业园凝聚校友力量与名城同频共振
2019年,建设中国海洋大学产业园正式写入《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由此开启了名校与名城融合互动的新篇章。
“海大产业园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科技园,更不是单纯的招商园,产业园的项目必须与海大的学科相互对应、深度耦合。它将是一所具有海大学科基因与精神文化特质的海洋特色园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说。
校友是一所学校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产业园建设的道路上,海大充分凝聚广大校友的智慧和力量,面向校友及全球优质资源实施“双招双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海大建校95周年之际,海大与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以及京东云计算有限公司等共计7家企业签署了海大产业园入园意向协议。此外,还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签订校企(院)合作协议。
“全校上下惟有齐心协力筹划好、建设好、运营好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集海洋高端产业集聚、产业技术创新、海洋创新文化引领于一体的新一代生态智慧型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成为立足青岛、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海洋科教与产业创新中心,才能进一步提升名校与名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田辉说。
作为青岛唯一一所土生土长的“双一流”建设大学,海大始终以引领国家海洋科教事业发展、服务青岛社会经济腾飞为己任。青岛海大生物集团建成亚洲最大专业海藻肥生产基地,进行浒苔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学校培育的青岛海大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携手城阳区政府共建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青岛市将再添一张产教融合的新名片。
教育链衔接产业链,输送产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产教融合,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海大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打破常规,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海洋等相关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学校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加强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海大校友姚劲波携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捐资2000万元,在母校设立“58创新创业基金”、共建“58卓越人才班”。双方携手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打造专业课程体系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理论和实践兼修的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
此外,海大还通过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智能高性能计算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遥感大数据应用服务联合实验室”等校企深度对接、人才共育共享的平台,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实习实训与研究生培养、技能竞赛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立体化的合作。
为破解大学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大学技术研发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难题,2020年海大一项抓高质量发展的突破项目,就是要与优势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学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按照企业需求设计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构建“师资共享、技术共有、人才联培”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力争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