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寿龙岛,清晨,记者在阵阵的海浪声中醒来,从半山腰的房间推开窗望去,山上一片蓊郁苍翠,山下湛蓝的海湾中,艘艘渔船、朵朵筏球,鸥鸣鸟翔,一副宁静祥和的“渔家画卷”。
寿龙村村委会主任李德友和很多村民一样,世代生活在寿龙岛上,与岛相伴。谈起岛上发生的变化,他用了三个“更”字概括。“岛更绿了,游客更多了,村民收入更高了。”
小岛旅游不断升温
提到寿龙岛,要先从海王九岛说起。海王九岛位于辽宁大连庄河市,由大海王岛、小海王岛、元宝岛、井蛙岛、海龟岛等9个岛屿组成,被誉为“海上盆景”。这里是海防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现有大量海防遗迹。
仅有1.4平方公里的寿龙岛是海王九岛的第二大岛。它原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由于交通不便,鲜有人来访。近年来,随着海王九岛旅游业蓬勃发展,曾经僻静的海岛,也开始热闹起来。
李德友说,如今的寿龙岛水、电、通讯等硬件设施齐全,特别是随着码头、酒店的建成,前来寿龙岛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每天约有七八百名游客登岛。
从庄河码头乘船出发,约一个小时,记者便望见了头昂尾翘、峰岭峻峭的寿龙岛。遍山长满了藤萝树木,如一枚绿色翡翠镶嵌在浩瀚大海上。
造林绿化扮靓海岛
海上看寿龙岛,第一感觉就是绿。上了岛发现,这里更绿了。漫步岛上,道路两旁是茂盛的草丛和盛开的野花,山坡上也是树木苍翠林立。
“过去寿龙岛可没这么绿,很多树都是近30年来陆续种上的。”李德友说,包括寿龙岛在内的海王九岛以前淡水资源缺乏,岛上山体裸露,土层瘠薄,草木稀少。
为改善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做出“实施海岛造林,发展生态植被,涵养地下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决策,在全境实行了荒山造林绿化、无居民岛造林绿化、就近造林绿化、镇区造林绿化的4项造林绿化工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岛居民锲而不舍地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如今,昔日山裸坡秃的海岛,已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派“山顶松槐戴帽,坡里桃杏缠腰,路边梧桐披袍”景色。
“岛上的很多树都是我小时候和村民们一起种下的。”在李德友的记忆里,寿龙岛上的树近30多年没有砍伐。为了巩固植树造林成果,岛上还专门配备了护林员,秋冬做好森林防火,春夏做好护林宣传,劝阻游客不要采挖岛上植物。
“其他一些海岛上的井水偏浑浊,村民无法洗漱,而寿龙岛上的井水却很清澈甘甜。”谈及寿龙岛自然条件,李德友很自豪,“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寿龙岛已经通上了自来水,岛上淡水完全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建立生态养殖新模式
早上6点多,海边变得热闹起来,许多渔船纷纷起航出海,响亮的马达声在海面上回荡。虽然仍处于休渔期,但岛上的养殖户还是要赶早驾船去海上养殖区修缮维护浮筏、网箱等。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北纬39°的寿龙岛,海水资源丰富,盛产刺参、扇贝、牡蜊、贻贝、赤贝、海螺、赤甲红蟹和各种鱼类,素有“天然鱼仓”之称。
吃海更要养海。近年来,寿龙岛所属的王家镇党委以“生态渔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出海珍品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捕捞区、增殖区、旅游区、鸟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保护区等多功能区,并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加以推进。
如今寿龙岛的养殖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养殖品种近10个,搭建了以刺参、扇贝、牡蚬、贝贻贝、藻类等品种为主的多品种养殖框架,基本形成了海水生态养殖生产新格局。
2017年,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发布,寿龙岛海域所属的王家岛海域富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列其中。
大连寿龙岛海珍品养殖公司负责人刚琴来到寿龙岛搞养殖已经有四五年了,亲身感受到生态养殖带来的变化。
“我们搞海产品养殖,不用投鱼苗、不用放饵料,全靠人工鱼礁自然吸引。”刚琴告诉记者,该公司于2014年开始向大海中投放人工岛礁,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但带来的效益也非常可观。
“投放人工鱼礁几年来,明显感受到这片海域的鱼虾蟹、海参、鲍鱼多了。”刚琴介绍,人工鱼礁入海后,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诱集增殖各类鱼类。特别是相较于传统海参养殖,这样养殖的海参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现在公司的海参已经得到市场认可,逐渐发展成为公司的特色品牌。”
李德友说,近年来,寿龙岛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为主,休闲旅游为辅的产业体系,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并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许多企业前来投资。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养殖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这些优势为寿龙岛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夕阳西下,寿龙岛就像一幅美丽的海洋画卷,一片肥沃的海上牧场,一个幸福的海岛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