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师王漪
●主持人:本报记者赵宁
当前,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了新动能、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数字海洋紧跟时代潮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三维地理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海洋地理信息资源,搭建起海洋综合信息可视化、业务管理可视化和专题应用可视化服务体系。近日,王漪就我国“数字海洋”的建设和应用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主持人:请简要介绍我国“数字海洋”工程实施情况。
王漪:“数字海洋”是我国海洋工作者在“数字地球”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数字海洋”工程从立项建设到应用服务的十余年中,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体建设的转变。作为我国首个大型海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数字海洋”的持续推进也为我国海洋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数字海洋”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是数字海洋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全面整合集成海洋数据,基于三维虚拟球体平台,提供了一站式的数据查询检索服务,用虚拟化技术搭建起了用户数据使用平台,初步解决了数据资料的敏感和共享之间的矛盾。同时,该系统基于“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准服务和协同分布技术,实现了用户数据服务发布功能,为提高用户参与度、扩展信息服务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主持人:我国“数字海洋”建设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王漪:“数字地球”构想提出后,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海洋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实施了海洋信息工程,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渔业、海事服务、海洋经济等领域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撑。
目前,我国数据资料体系已初具规模,数据资料的整合、处理与共享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数字海洋工程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不够先进,海洋数据所产生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释放;数据挖掘与可视分析技术相对薄弱,对海洋自然规律认知和海洋决策支撑力度不够;数字海洋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主持人:“数字海洋”下一步如何发展?
王漪:一是海洋数据获取要向常态化和精细化发展,不断加大对海洋数据资料获取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局部精细化调查活动,为不同应用领域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二是海洋数据处理和管理应向整合集成发展,加强国家级海洋数据中心的建设。三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海洋环境数据检索与可视化表达研究,将海洋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广泛应用在海洋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海上应急救援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海洋规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