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邓树状做了一辈子瓦匠,没想到晚年谋了个“好差事”——逍遥湾海洋环境监测站区清洁工。每天,邓树状从家里溜达到站区,维护周边环境。
逍遥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滨海新区泊于镇。邓树状所在的村子归该镇管辖。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村口就能望见海,但要去海边,必须蹚过两条水沟,泥泞难行。有时大潮来了,水能淹到床上。
如今,泊于镇周边海蓝水清、沙滩洁净、高楼林立、公路纵横。邓树状也搬进了楼房。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环境,过上了好日子。”邓树状竖起了大拇指。
三面环海,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是威海市最大的优势、财富和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威海秉承“生态立市、海洋强市”的理念,开拓出一条“和谐海洋、生态海洋、富饶海洋、智慧海洋”的发展道路。
三剂药方治“危海”
20世纪80年代初,威海不少地方出现了随意围海造田、圈海筑堤、填海建港、倾废排污、盗采海砂等现象,改变了海域的自然属性;近海天然的鱼、虾、贝、蟹类的产卵场、育肥场和越冬场缩减或消失;滩涂湿地面积大幅减少,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净化地表径流及护岸保田等功能降低。一时间,威海变“危海”。
20世纪80年代中叶,威海提出“生态立市、海洋强市”发展理念,下决心扭转海域使用无序无度的局面。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那时是大发展时期,既要纠正无序,又要保护群众积极性,很难平衡。充分调研后,威海重点突破,开出三剂“药方”。
第一剂,全面调查海域使用情况,建立台账。对已造成环境不良影响的用海项目及准备新上的同类项目,均记录在案,做到海域使用底子清、现状明。第二剂,逐步将管理链条延伸到浅海、滩涂等养殖区域,对养殖海域确权。第三剂,对已造成环境不良影响的其他用海项目,给予停业整改、吊销执照、拆除等处罚;责令停建在建污染用海项目,坚决不审批新的同类用海项目。
自此,威海拉开了用海、管海、治海的大幕。
海洋管控有“三抓”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配套的国家级、省级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威海加大管理修复力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重点实施了“三个抓”。
一抓队伍建设。威海成立了海洋监察执法机构,采取“日常巡查+重点布控+技术监控+协管员”四位一体的监控执法模式,责任到人,先后对2062宗、16万公顷海域进行了确权;巡查海域覆盖率、新上项目检查率、违法行为发现率、违规案件处理率均达100%;实施“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30多起。
二抓顶层规划和制度设计。威海制定了沿海区域管理、海域使用专项保护、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市级《海洋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海洋环境生态红线控制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利用规划》《海域使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有序用海划定了“绿线”与“红线”。
三抓海洋污染源头管控。控制涉海工程污染源头、海水养殖污染源头、陆地污水入海源头。累计杜绝了20多个用海项目;划定了16个重点养殖区和3个重点增殖区;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4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严守“红线”,突出监管。
此后,威海市的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继续深化改革,以改革为统领,以转型为主线,以创新为引擎,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质、提速、增效。
威海市突出综合管理的框架构建,成立了海域使用审批领导小组和由市长挂帅的海岸带协调管理委员会,构建了海洋综合协调“一盘棋”的领导管理框架;突出陆源污染、海域使用动态和海洋环境跟踪监测综合管控,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综合治理381条河流,综合整治海水养殖场、育苗场、渔港码头,建立河道分段管理制度;突出海洋文化的培育提升,重点打造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休闲海钓、海上田园观光、规模化池塘垂钓、渔家乐功能服务区等休闲渔业文化旅游项目。
在改革大潮涌动下,威海的各项海洋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金融服务实现新突破,设立5000万元的市级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成立海洋特色支行,组建海洋产业基金,发放海域抵押贷款150亿元,引进投资20亿元,通过债券融资100亿元;生态海岸变得更美丽,建设了200多公里的清洁沙滩、千公里生态廊道和30多个公益性滨海公园、7处大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创建3处齐鲁美丽海岸、2处国际体育赛事旅游服务设施;生态涵养修复在行动,先后投资20多亿元修复岸线60余公里,高标准整治主要入海河道,封堵排污口500多个,培育河道湿地及入海口湿地12万亩,建立了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5处自然保护区、塔岛湾等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30多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良种场,建设海底牧场30万亩;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培育了海洋生物医药等12个特色园区,规划建设了10个综合性现代渔业园区和40个特色渔业园区。
产能“过剩”,不利于海洋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威海瞄准这一弊端,实施了近岸海域养殖清理整治、“三无”渔船整治、“减船转产”、外省籍渔船管理等行动,截至2017年,全市共清理低效自身污染养殖用海项目30多万亩,取缔“三无”渔船2293艘,报废拆解渔船622艘。
多措并举显成效。近年来,威海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15年位列全省第一。
威海用实际行动,将绿水青山书写成金山银山。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市海洋经济不断攀登高峰。仅“十二五”期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高出GDP增速1.1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1010亿元,占GDP比重33%,单位海岸线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每公里1亿元。海洋生态治理经验走出国门,与美国纽约缔结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
“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悦”,是威海改革开放40年来交出的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成绩单,成为“与海为善,与海为伴”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