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是浙江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市,有1390个岛屿。改革开放40年来,舟山创新管海、用海、护海方式,从海域使用管理到海洋生态保护,从海洋科技发展到海洋经济勃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海洋航迹:获批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在2万余平方公里的海域上,舟山书写着与众不同的海洋事业发展新篇。
创新机制管好用好海洋
路易达孚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至今还记得,2012年10月17日,该公司将29.34万平方米的海域使用权评估作价增资1.0095亿元人民币,使注册资本增至10.57亿元,拿到了新的工商营业执照,成为浙江首家海域使用权出资企业。在此之前,海域使用权证转化为上亿元资金,根本不敢想象。
这是舟山管海用海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海洋资源是舟山群岛的天然优势,40年来,舟山设立海洋与渔业局,组建市县区各级海洋渔业执法队伍,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创立无居民海岛管理联席会议,出台《舟山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舟山市海域使用权出资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划法规;将滩涂围垦纳入海域使用管理,全面推进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市相关负责人说,“新区批复后,舟山的海洋管理更上一层楼。”
2013年4月,《关于开展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按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工作的意见》在舟山施行。此举简化了涉海项目审批手续,受到用海户的欢迎。2017年初开始,舟山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涉渔涉海事项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46个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如今,用海户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件数达90%以上。
此外,舟山还创新了海洋行政执法体制,整合国土、港航、水利水务、文广新闻等部门的涉海行政执法职能,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综合行政执法实践,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破解了“九龙治海”难题。
多措并举养护一片湛蓝
嵊泗县枸杞岛海湾湛蓝如碧,渔民驾驶着小船,欢快地采割贻贝。这里的贻贝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出口文莱、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阿联酋、乌克兰、新加坡等国家。枸杞岛也成为舟山最富裕的岛屿之一。
优质的海产品离不开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嵊泗县出台了《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海洋执法月巡查、海洋联合执法以及涉海工程全程监管等制度。随后,舟山市政府出台了《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海洋资源保护有了更多的执法依据,涉海群众守法意识增强。
强化在制度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舟山累计投入6500万元,在嵊泗马鞍列岛和普陀中街山列岛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了5个海洋牧场,建成人工鱼礁40万空立方米。
上海海洋大学对马鞍列岛人工礁区开展了数次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礁区建成以来,新出现褐菖鲉、大泷六线鱼、黄鳍鲷、褐牙鲆等恋礁性鱼类10多种,海洋生物平均密度比投礁前增加8.6倍。再造“东海鱼仓”的目标越来越近。
此外,舟山各县区以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压减国内捕捞渔船327艘、6.35万千瓦;实行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的湾(滩)长制,目前已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湾(滩)长全覆盖;普陀检察院成立海洋检察部,定海检察院建立海上执法工作室……多管齐下,让舟山海水更清,景色更美。
海洋经济十年翻了两番
2008年,舟山市海洋经济增加值为233亿元。到了2017年,舟山市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824亿元,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达到67.6%。海洋经济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逐步从简单的渔业养殖、远洋捕捞,发展到如今的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港航物流服务领域,舟山市2017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4.58亿吨,占宁波舟山港的4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占全国10%左右,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近40%。水产品形成了海力生集团、兴业集团、海中洲等多家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龙头企业。全市水产品出口额2017年达到67.6亿元,获批“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海洋旅游业也欣欣向荣,2017年接待游客量为5507.2万人次,旅游收入806.7亿元,分别同比上一年增长19%和21%。而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舟山接待游客量为11万人次,旅游收入241万元,相比分别差了500多倍和3万多倍。
改革开放,海潮澎湃。今天的舟山群岛新区雄姿英发,期待着在新时代再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