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建

日期:2018-04-02 10:15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标志着我国渔业生物资源保存体系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世界先进水平的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预计2020年投入启用。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将重点实现收集与保藏、产业与生态服务、种质保存技术研发、交流与共享和科普展示5大功能。项目建成后,将以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储藏、研发与利用为目的,填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研究的空白领域,建成国内种类最多、容量最大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功能完备的海洋渔业科学研究综合服务技术平台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渔业资源科技共享中心;将收集保存我国不同种类、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我国优良的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以及濒危的海洋渔业生物物种,同时通过鉴定与评估,开发一批养殖新品种。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促进我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开工建设将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施和加快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保障,有利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时将对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必要支撑。

十年计划资源保存量34万份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渔业科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王俊说:“该资源库的建设将为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平台,成为国家现代渔业的战略中心。未来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到远洋,范围会更广,收集的物种种质资源也会更多。”

“该资源库建成后,将分为5年计划和10年计划。10年内,渔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数量将达到34万份,5年计划将完成50%,保存数量将达到17万份。”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表示,“未来,该资源库将承担科普工作,对岛城市民进行科普教育,提供科普知识讲座等,让更多人了解海洋,同时还将成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有助于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以及外海渔业资源的开发。”

据黄海水产研究所资产条件处处长王跃军介绍:“根据计划,今年底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19年8月实现综合验收,2020年正式启用。届时将建成全自动化低温保藏系统等先进设备系统,可以代替传统冰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渔业生物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全国渔业种业工程建设规划(2014-2020年),当前我国渔业种业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在原有水产良种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全面、完善的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保藏体系,并根据我国渔业生物资源分布特点、渔业科技发展现状、现有渔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基础以及区域优势,将海区(海洋)和内陆水域(淡水)分别划分建设为1个海洋主库、2个海洋分库,1个淡水主库、4个淡水分库。

海洋主库建设物种种类全、容量大、综合性强、功能完备、信息全面,是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的核心保存和研发地,同时作为分库在异地的备份;两个分库将以区域生物资源收集、处理、保存为目的,是主库的异地资源收集和备份。此外,珍稀(含引进)、濒危、特殊培养条件的品种在原产地进行活体保存。黄海水产研究所依托自身优势,针对我国不同海域、区域特点以及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养护现状,从国家层面上全面系统地构建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体系,形成以基因、细胞、活体、群体等为支撑体系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保存和共享平台——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项目建设内容为“5库2中心”

据悉,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总建筑面积超20000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渔业生物基因资源库、海洋渔业生物细胞资源库、海洋渔业微生物资源库、海洋渔业生物活体资源库、海洋渔业生物群体资源库以及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处理中心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共“5库2中心”。

其中,海洋渔业生物基因资源库涉及海洋生物DNA、RNA的分离、纯化、鉴定以及保存技术体系,需要采集和保存与海洋渔业动物物种组织DNA和RNA样品,大型藻类的转录组、藻类叶绿体基因组文库、藻类核基因组文库以及环境微生物全基因组文库样品。

海洋渔业生物细胞资源库的保存对象是水生动物细胞系及胚胎干细胞系、水生动物冷冻精子及胚胎、微藻、大型藻类配子体等。通过建立相应的细胞培养与细胞移植实验室、精子/胚胎冷冻保存实验室、藻类保存技术实验室等,项目将研发海水鱼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物种保护技术,建立海洋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及精子实物,建设海洋微藻和大型藻资源保存与研究平台,建立并完善藻类种质分离、纯化、鉴定以及保存技术体系。

海洋渔业微生物资源库计划建成国内最大、收集样品最全的海洋渔业微生物样品保藏库,收集、鉴定和保藏与我国沿海滩涂、内陆湖泊、池塘养殖鱼、虾、贝、海参、大型海藻、网箱养殖鱼类及筏式养殖藻类贝类生存相关的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我国内陆、近海、远洋和南极环境微生物;并将进一步完善各类海洋渔业微生物的样品收集、菌种鉴定和保藏技术的研究以及产物开发和应用,实现样品属性数据的信息聚合和开放共享,初步形成我国海洋渔业微生物科技研究的基础支撑平台。

海洋渔业生物活体资源库的保存对象主要有4类,包括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渔业物种,如中国对虾、海带、紫菜等,具有重要养殖潜力的引进海洋渔业物种,如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等,濒危、濒临灭绝的海洋渔业物种,以及从企业角度很难实现、需要从国家角度实现物种保存的海洋渔业物种,如未来可能具有经济开发价值或成为珍稀、濒危生物的活体样品。海洋渔业生物活体资源库将为海洋渔业生物基因资源库、细胞资源库、群体资源库以及新品种配制、良种培育等提供活体样本的保存、暂养、处理和测试平台,并实现保存物种的复活功能;建立适合大部分水产生物的保种理论,确保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物种种质资源不退化,实现长期保种。

海洋渔业生物群体资源库以标本保存为目标,主要保存种类包括捕捞资源、养殖资源、珍稀与濒危生物和鱼卵仔稚鱼及其饵料生物等,用以研究捕捞压力下渔业种群变动机制、渔业种群早期补充对环境(饵料生物)变化响应、养殖群体的基础生物学变化、养殖生物病理学研究等,为海洋渔业资源分类、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实物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为海洋捕捞和养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处理中心为以上五大类种质资源库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进行永久存储、备份和建立各种数据库。建成后将对全国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开放、共享,使之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的信息交流研究平台,对建立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实现在线数据共享。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将更好地整合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资源,为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技条件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