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福建:让海洋永葆美丽与健康

日期:2018-01-04 00:00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13.6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海湾、2214个海岛……海,给福建带来丰富的资源、优美的风光,是福建的特色和骄傲。让海洋保持美丽与健康是福建人的不懈追求。

  整治+修复海湾换新颜

  “走,到福建看海、吃海鲜……”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福建的海。平潭龙凤头、厦门观音山、东山马銮湾……迎接着八方来客。

  “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的实施,美化了厦门湾海岸带、打造出平潭大屿生态示范岛和竹屿湾亲水景观。近几年,厦门加大海域治理投入,累计修复岸线30公里,建成人造沙滩100多万平方米,退垦还海8.58平方公里,清淤1.68亿立方米。厦门海域水体交换功能得到改善,海水养殖产生的垃圾被彻底清除。

  开展“银色海滩”岸线修复,航拍了全省143处沙滩,对全省滨海沙滩分布情况、质量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沙滩评级。厦门修复环岛路长尾礁—五通岸段沙滩约18万平方米,环岛路沿线及鼓浪屿沙滩岸线修复补沙30万平方米。

  “南红北柳”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开展。在福州、宁德、泉州等地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种植红树林。去年治理互花米草1700多亩,种植红树林1270亩。经过近5年不懈努力,罗源湾北山—岐头海岸建成了占地2000多亩的红树林海岸公园。

  民间“净滩”活动广泛开展。近年来,厦门、平潭、石狮、惠安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净滩”活动,先后有15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监测+管控清源入海流

  万千河流汇入大海,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遭破坏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起,福建大力加强排污口监测。如今,全省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已建成。在全省近岸海域、13个重点海湾、11个主要江河入海口、3个赤潮监控区、3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重点用海工程、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以及宁德、福清核电厂周边海域布设了监测站位,为公众提供海洋环境信息服务。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控海域污染,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牵头起草了《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于2017年9月经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实施。《方案》确定了流域、海域污染防治的10项主要任务和7项保障措施,明确了厦门、漳州、龙岩三地政府的属地责任和省直部门的任务分工。

  《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全省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围填海管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面的职责,理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执法+养护万物共潮生

  福建依海而兴,海洋是福建的特色与优势。一直以来,福建非常重视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福建出台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管理规定,明确了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和执法部门的救护职能。去年,全省共进行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40起。与国家驻当地的相关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巡查,取得良好效果。

  渔业增殖放流常态化。2017年,福建在重点江河湖海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106场,放流物种31个、38.21亿单位。出台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推动全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向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福建省政府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批准。顺昌县麻溪半刺厚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农业部批准,福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达11个。

  一系列举措,让福建的海洋有了新面貌,让福建的海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