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首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美国国际铜业专业协会承办。此次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分为“深远海养殖相关装备与工程”、“深远海养殖相关品种与养殖技术”两个专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民、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全球技术总裁HalStillman和上海代表处总监高屹峰,以及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业者共80余人参加和旁听了此次会议。
崔利锋院长向来自美国、智利、挪威、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的与会专家和企业表示热烈欢迎,并做了“加强科技创新,联合推动深远海养殖发展”的主题讲话。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做了题为“深远海养殖发展战略探讨”的主题报告,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全球技术总裁HalStillman、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资深科学家RobbertGJak等16位中外专家和企业家,分别针对深远海养殖装备、养殖品种的技术作了主题和专题报告,并就相关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深远海养殖是涉及养殖品种、工程装备、深海网箱设施、捕捞渔船、能源供给网络、物流补给船和陆基保障设施的综合体系和系统工程,通过“养-捕-加”相结合、“海-岛-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新模式,将海水养殖推向广阔的开放海域,减轻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压力。利用开放海域水高交换率、低污染物含量等良好条件,产出健康洁净安全的水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高蛋白食品。
深远海养殖充分利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优势,与渔业养殖的跨界融合,以深远海“定居”和“游弋”相结合为特点,构建集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综合生产体系,充分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给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海上设施养殖业的工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在实现传统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现代产业转变,创新海洋渔业养殖方式,提高渔业国际竞争力上起着龙头引领作用,对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转变渔业生产方式、维护国家领海主权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