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来自国内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汇聚青岛,围绕2016年黄海绿潮(又称浒苔)最新调查和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和研讨。此前的调研结果表明,今年绿潮与往年情况类似,仍将对青岛沿海一线构成威胁。目前正值前期打捞的最佳窗口期。如果沿岸各地密切配合,对黄海绿潮实施提前防控,连续多年暴发的黄海绿潮有望得到有效防控。
据悉,2007年以来,我国南黄海局部海域连续暴发大规模绿潮,对沿海旅游、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构成持续威胁。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在绿潮来源、成因、危害、监控及处置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2016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了鳌山科技创新专项“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项目,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松,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于志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为组长的、多学科交叉的专家组,建立了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生物、生物技术和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等功能实验室,联合山东、江苏1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孙松告诉记者,通过分析历年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项目组初步形成了今年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按照计划,今年4月中旬,针对南黄海出现的绿藻,项目组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分析和无人机观测等方式,对绿藻动态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同时,“科学三号”科考船与渔船配合开展了实地调查,获取南黄海海域漂浮绿藻分布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验证了卫星遥感分析的结果,准确把握了绿潮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过程。5月下旬,根据黄海绿潮发展态势,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海状元”号打捞船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派出的两艘渔船在苏北浅滩北侧实施了绿藻打捞作业。
根据现场遥感分析资料和调查结果,5月下旬,大量漂浮绿藻集中在苏北浅滩区北侧,6月1日以后,漂浮绿藻主体进入清水区,绿藻分布分散,生物量迅速增加,目前正处于前期打捞的最佳窗口期。对于后续绿潮发展态势,项目研究团队将进一步跟踪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