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致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日期:2017-03-28 00:00    作者:中国海洋报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3月22日,国家海洋局公布《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评价了我国河口、海湾、珊瑚礁等21个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后,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司长柯昶就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主持人:《公报》显示,2016年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占76%。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和保护情况?

柯昶: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但是,监测的河口、海湾与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稳中向好,与2015年相比,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占比降低了10%,表明总体健康状况向好。

国家海洋局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和“生态岛礁”工程,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提高自然岸线恢复率,改善近岸海水水质;增加滨海湿地面积;修复受损海岛,维护海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主持人:“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蓝色海湾”列为海洋领域的重大工程,请问国家海洋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实施了哪些举措?

柯昶:2016年,国家海洋局积极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整治修复,组织制定 “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整治行动规划,构建三大工程的统筹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工程前期预研和组织实施。继续支持沿海省市开展海域、海岛和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建立项目库,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项目高效规范实施。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批复18个城市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和“生态岛礁”工程18项,规划整治修复岸线270余公里;修复沙滩约130公顷,恢复滨海湿地5000余公顷;种植红树林160余公顷、翅碱蓬约1100公顷、柽柳462万株、岛屿植被约32公顷;建设海洋生态廊道约60公里。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国家海洋局近期组织开展了“最美国家级保护区”的评选活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保护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柯昶:2016年,国家海洋局新批准建立了16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海洋保护区81个,全国各级各类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250余处,总面积约为12.4万平方公里。保护对象类型日益丰富,使中华白海豚、文昌鱼、中国鲎、鸟类、珊瑚等多个重要海洋生物物种,贝壳堤、陆连沙堤、牡蛎礁、海蚀地貌、砂质海岸等海洋自然景观和遗迹,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湿地、海岛等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我国近岸海域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不断完善。

2016年,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7处重要的滨海湿地选划为保护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海洋保护区选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加保护区数量,扩大保护区面积,丰富保护对象类型,通过海洋保护区建设,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