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评述性文章,也是中国科学家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领域评述文章。
应《自然》杂志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吴立新、蔡文炬教授等科学家,经过18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篇长达5000字的权威性文章。该文章系统阐述了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已有发现和成果,提出了新的假设,论证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该文章系统总结了近期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与气候相互关系研究方面获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研究表明,西边界流的强弱变化对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近60年来,南、北赤道流分叉的南移对整个太平洋气候的影响巨大,引发黑潮加强的同时,向北的热量输送也在加强,对我国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随着全球变暖,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印度尼西亚贯穿流,进而影响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和全球气候变化;太平洋西边界流影响暖池的热含量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季风和澳洲季风,暖池热含量的变化可用于南海季风和我国洪涝、干旱的预测。
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胡敦欣等科学家首次系统分析了太平洋西边界流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棉兰老海流、新几内亚流等各分支流在厄尔尼诺/拉尼娜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特别提出西边界流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会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变化。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呼吁进一步加强观测、过程研究和数值模拟,联合组织观测模拟大型合作计划,以解决尚存的科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