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三大问题的关键基础保障。近海渔业更是在保障各国食物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缓解粮食危机的战略措施之一。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动物蛋白消费量约占人均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3,且呈上升趋势。根据国民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趋势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加,达到4000万吨/年,其中海洋年捕捞产量需要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目前,海洋捕捞产量中90%以上来自近海。
然而,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压力下,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影响到其生态服务功能。比如,围填海直接导致滩涂、湿地和海湾空间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及其自净能力的下降,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水质、底质恶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过度捕捞和关键栖息地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退化导致渔业资源衰退。
“诸如此类栖息地的生境变化已导致渔业种群资源补充过程受损、渔场渔汛消失、渔获质量降低和资源衰退或枯竭等问题严重制约近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食物产出能力,日益危及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金显仕说。
专家指出,我国远洋渔业虽然在过去30多年中已取得较大发展,近年来,年产量仅维持在200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支撑我国对海洋水产品的基本需求。
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今后渔业发展的主要任务。2016年,《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指出,要推动海洋渔业安全高效化。“因此,亟须研究近海渔业种群资源补充过程的变化机理,认识渔业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寻求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科学途径、保障近海生态系统的食物可持续产出功能和优质水产品供给的管理与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金显仕说。
此外,开展近海渔业种群资源变化研究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行业发展需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副主任单秀娟表示,开展这项研究将有利于我国争取国际共享资源的高配额和提升资源分配与管理的话语权以及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国际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争端。
研究团队选择了黄海、渤海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最为集中的区域——渤海“三湾——河口”(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黄河口)为主要研究区域,以渤海重要经济渔业种群小黄鱼、褐牙鲆、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等为研究对象,以生境变化——资源补充——种群响应及其资源效应为主线,围绕围填海、湿地变化、污染导致的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
“我们收集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渤海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数据、鱼卵、仔稚鱼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历史调查数据资料、渔获量及主要渔业种类渔获量数据等,并且初步分析了变化特征。”金显仕说。
为了调查渔业资源、鱼卵、仔稚鱼、关键栖息地环境和基础生产力,团队组织了20个公共航次,其中包括渤海14个航次、渤海三湾3个航次、辽河口和黄河口3个航次,对渤海渔业种群结构现状、项目目标种类及其产卵场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现场调查数据。
“基于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我们分析了渤海渔业资源结构的演替过程,完成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小黄鱼等主要种类的资源动态分析以及环境变化下渔业种群亲体——补充量关系的概念模型参数的构建。”单秀娟说。
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渤海重点产卵场渔业种群的补充群体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环境生态的基本变化特征及现状、补充群体被捕食死亡及其发育生长存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科研人员介绍,此次研究还完成了褐牙鲆等对环境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莱州湾中国对虾修复群体的溯源,基于耳石信息重建了渤海小黄鱼的生活史洄游历程。
在2015年-2016年综合调查中发现,目标物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和小黄鱼的幼体或鱼卵、仔稚鱼数量甚少,这对研究其早期生活史生境、幼体分散过程等造成一定影响。
“未来还应该加强开展放流群体的跟踪调查研究,构建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补充群体的分散过程及其环境驱动基础。”金显仕表示,利用历史调查数据资料,研究褐牙鲆和小黄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分布的长期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副主任单秀娟看来,在开展目标物种补充过程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例如在近年的相关调查中发现,鳀鱼卵、仔稚鱼数量较多,鳀鱼再次成为渤海的优势鱼种,并且鳀鱼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2016年,该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中期评估,并增加鳀鱼为项目研究的目标种,在今后会加大对鳀鱼的相关研究。
除此之外,金显仕指出,还需要积极探索渔业资源学与物理海洋和海洋化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鱼类早期补充的环境驱动过程,为探索鱼类早期补充机制这一学科国际难题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