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17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成立大会暨“鲆鲽类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举行,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傅日新和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提出,鲆鲽类养殖带动了育种、养殖、加工、饲料和流通环节的发展。但鲆鲽类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品价格比较低,二是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三是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提高,四是养殖方式有待提高,如养殖标准化的制定需要突破,整体的养殖技术还有待突破。为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是产业要找准定位,不断做大做强。二是协会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发挥好对产业的服务、行业自律等作用。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产业中突出的问题,如质量安全问题,抗病品种的选育,防病疫苗的研发、推广,可追溯体系的建立,配合饲料的研发,标准化健康养殖方式的研发等。四是加强产业的正面宣传引导。五是依法维权。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成立大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主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宣布分会正式成立,分会聘请青岛蓝色粮仓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东担任大菱鲆分会的首届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担任分会首届名誉会长。
会上宣读了分会章程与产业自律公约。通过产业自律公约提升行业规范,保障分会成员单位的大菱鲆产品质量。
在鲆鲽类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名誉会长、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麦康森院士作报告,指出养殖产品安全是其市场可持续性的根本要求。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关长涛研究员、张元兴教授、冷传慧研究员和林洪教授,分别以鲆鲽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路径,病防体系建设与疫苗开发,产业运行与国内外市场状况,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建设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