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罗非鱼:中国最大一条出口鱼 有组织无权力

日期:2010-07-22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如果我们的罗非鱼行业再不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改变长期存在的小、散、弱的局面,那么这个产业必然退出国际市场,甚至走向消亡。”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苏维平的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却一语中的。在7月19日由南方农村报主办,在广州番禺举行的“罗非鱼危机与产业整合”研讨会上,构建高度自治、责权统一、强有力的行业协会,管理规范行业秩序,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罗非鱼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鱼种,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008年,我国罗非鱼产量接近120万吨,其中广东产量超过一半。今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罗非鱼产品的出口订单量锐减,导致加工厂经营困难,连带影响了养殖、饲料、苗种等环节,导致全行业陷入低迷。广东恒兴集团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陈四介绍,国际消费市场低迷,出口罗非鱼价格疲软,养殖户已难有利润。现在冻鱼片的出口价格已接近1.3-1.35美元/磅,加工厂也处于亏本经营状态。有部分企业为了争抢订单,在加工的过程中,采取加水、包冰等掺假行为,打价格战,使形势进一步恶化。他还透露,湛江市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的14家水产品加工企业中,有5家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其他9家企业也只有30%-40%的开工率。

罗非鱼行业恶性压价和低价报单的现象长期存在。一方面,加工厂抱怨原料鱼质量差,影响出口;另一方面,养殖户认为加工厂收购价太低,养高质量鱼必然亏本。行业进而陷入无解的怪圈。

广西百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认为,近年来,罗非鱼加工业发展过快,按最保守估计,目前国内有130多家加工企业,年加工处理能力至少有200万吨,远远大于我国每年用于出口的原料鱼数量。如此无序发展、盲目扩张,必然导致行业的混乱。

中国罗非鱼产业从业人员过百万,庞大的产业亟需一个行业组织来承担统筹和管理工作。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在会上介绍,一个有效的行业组织,必须能获得一定的政府授权,能够制定行业标准,确保公平竞争,维护成员的正当利益;还要能承担市场保护功能,应对贸易壁垒,建立预警机制;同时具备行业培训、交流、信息发布等功能。

苏维平则指出,目前水产界有不少行业组织,都未能发挥作用。他们既缺少权力,也未能承担责任,对行业和从业者没有任何约束力和影响力。“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才是一个好的协会。”

来自政府的官员和学界的专家,来自流通、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家、养殖户,以及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协会的2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副厅长朱泽南指出,罗非鱼产业整合和今后长远健康发展,事关保出口、保民生、保增长,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江艺平表示,南方报业致力于打造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平台,关注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由新闻媒体组织牵头,为一个鱼种举行专业研讨会,在国内并不多见。而对于南方农村报和《养殖宝典》来说,发挥媒体作为交流、传播平台的功能,帮助破解行业难题,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

来源:水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