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2015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为100.88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5元~8元/吨。
《报告》指出,2015年海水利用产业进一步得到推进,全年实现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7.8%。新发布标准13项,包括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0项。沿海各地不断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正在建设海水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中小型海水淡化关键装备、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等取得突破。2015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7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6.662万吨/日。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1个,千吨级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个,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4个。
在海水淡化方面,目前,我国已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相关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106个,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13个,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工程1个,应用电渗析技术的工程1个。同时,我国积极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研发以及成果转化工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神华国华舟山电厂1.2万吨/日低温多效和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1.5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1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完成项目初步设计。
《报告》显示,全国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的终端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用水,一类是生活用水。截至2015年年底,海水淡化水用于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为67.726万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67.14%。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规模为33.1325万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32.84%。
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报告》显示,2015年海水冷却技术在我国沿海火电、核电、石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年利用海水量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为1125.66亿吨,其中2015年新增用量116.66亿吨。
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方面,除海水制盐外,我国海水提钾、提镁、提溴等也发展较快,产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其中,在浓海水综合利用及产品高值化产业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完成了浓海水制盐滩田设施自动化、浓海水提溴自动化控制产业化技术改造,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药用无机盐系列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投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