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正式公布。人们注意到,《纲要(草案)》内容中多处提到海洋,“海洋话题”成为两会的“蓝色亮点”,引人关注,让人振奋。
《纲要(草案)》中关于海洋的内容丰富具体。比如,《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发展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创新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等。
同时,《纲要(草案)》还以相当篇幅强调,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深入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加强海洋气候变化研究,提高海洋灾害监测、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海上救灾战略预置,提升海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能力;要有效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海上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深化涉海问题历史和法理研究,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应对海上侵权行为;并且提出要加强海洋战略顶层设计,制定海洋基本法。这一系列的“加强”,描绘出中国海洋事业的宏伟构想,让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过程中有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海洋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大有文章可做。很多人发现,根据《纲要(草案)》,国家计划在“十三五”时期实施 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其中涉海工程和项目占有相当比重。这些涉海工程和项目瞄准了建设深海空间站、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涉海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推进,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以及与海洋开发相关的装备系统制造水平,必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拟议中的涉海工程和项目,当然是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但远远不是海洋开发、海洋经济的全部。一个新的例子是,有关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黄海冷水团海水鱼类养殖”的研究。该项目一旦成功,不仅可以改变目前近岸海水养殖受环境和空间制约的局面,并且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三文鱼等冷水鱼类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诸如此类的事例,是海洋资源深度利用的趋势,完全可以视为海洋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当两会中的“蓝色亮点”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当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十三五”规划一步步成为现实,必将有更多人投身于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