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2020年度总结与工作推进会成功召开

日期:2021-05-25 08:50    作者:    来源:科研处     打印    加大 减小

5月22日,恰逢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海洋库”)、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淡水库”)2020年度总结与工作推进会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汤高飞副研究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庄志猛、中国海洋大学李红岩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鸿霞研究员受邀到会指导,海洋库和淡水库30家共建、参建单位项目成员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计划处副处长刘永新主持。

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海洋库负责人金显仕研究员致欢迎词,对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各共建参建单位长期以来对种质资源库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与会领导、专家简要介绍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等情况,回顾了种质资源库从项目动议、申报、立项到建设管理和落成竣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召开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工作会议,意义重大,项目组成员要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推动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历史机遇,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切实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指示精神。

汤高飞副研究员介绍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定位,强调要坚持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他还分别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重要科技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应用技术研究,资源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淡水库项目负责人刘英杰研究员首先回顾了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项目的发展历程,要求大家不忘初心,明确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任务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科研活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号召大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建议种质资源库要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建立适用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特色的共享机制,尽快搭建海洋渔业种质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平台,加强新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发掘典型物种、打造典型案例、服务典型区域,推动水产种质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最后,对种质资源库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进一步要求和殷切期望,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投身到国家水产资源收集保藏与开发利用的伟大事业中来。

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志鸿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刘永新分别对海洋库和淡水库2020年总体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种质资源库共建和参建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年度工作进展、经费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与会专家进行了质询研讨,对完善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运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强调保藏对象的覆盖度、资源信息的完整性、课题之间的协同性;二是,加强收集与保藏队伍人才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引领作用;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种质资源引进工作,更好发挥对产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为更好规范资源数据数字化表达,推动资源数据的整合、整理和汇交,实现种质资源库信息化管理,会上还对海洋库数据库使用方法进行了讲解和培训。

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属于科技部、财政部2019年批复的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组建,将打造由主库、分库、特色库和数据中心组成的新格局,收集和保存的目标物种聚焦海洋经济种、生态种、特有种、稀有种和濒危种,将建成国际上种类最丰富、覆盖范围最广、保藏数量达20万份的海洋生物资源收集和保存中心,实现资源由分散管理向集中整合的转变,推动我国由海洋生物资源大国向资源强国转变。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覆盖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内陆主要流域,保存类别涵盖鱼、虾蟹、贝和水生植物等资源,保存形式包括活体、标本、组织、胚胎、细胞和基因等,将建立本底清晰、保存安全、标准健全、使用合理的淡水生物资源库建设和服务体系,实现淡水生物资源保存技术体系和创新体系的标准化、高效化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