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黄海水产研究所“北斗”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以下简称“‘北斗’号”)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18年度项目渤黄海航次(航次编号:NORC2019-01)春季航次任务顺利返航。黄海水产研究所资产条件处船舶管理相关人员到码头迎接“北斗”号返航。
在航次总结会上,李风宾船长对船舶海上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报;山东大学翟惟东教授代表航次搭载单位科研人员对海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北斗”号船员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及协助科研人员在取样方法完善中表现出的专业水准表示赞赏,并对他们在调查中的通力合作表示感谢。
“北斗”号调查船自4月6日从青岛启航至5月8日返航,共分为2个航段,海上作业累积24天,航行3500余海里,先后完成了黄海、渤海海域100个站位的调查,包括底栖拖网站位31个,箱式采泥站位48个,浮游生物站位38个。完成了水体温盐深、溶解氧等参数采集;进行了水体悬浮颗物抽滤实验,现场培养实验,底栖生物、浮游病毒、微微型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鉴定等多项实验;初步统计共获得插管沉积物样品36份,底栖生物样品251份,营养盐样品331份,浮游生物网样138个,大气颗粒物样品44个,以及1700个大气颗粒粒子计数数据;为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渤黄海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提供了第一手的科研资料,并对沉积动力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等9家科研机构的31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本次调查任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为黄海水产研究所单秀娟研究员,第一行段负责人为单秀娟研究员,第二航段负责人为山东大学翟惟东教授。
据了解,“北斗”近期的出海任务非常频繁,休整2天后又要迎来新的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