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技助力哈尼梯田“冬闲田”不再“闲”,秋放春收的金色鲤鱼好看又好吃

日期:2019-03-22 18:16    作者:赵峰(东海所)、蒋增杰    来源:综合办公室     打印    加大 减小

千百年来哈尼梯田只种一季水稻、半年时间放水养田、产值低下的耕作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继春放秋收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实施之后,哈尼梯田的“冬闲田”今后不再“闲”了。3月15日至17日,中国工程院刘旭、唐启升和陈温福三位院士,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团赴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开展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及冬闲田生态养殖产业扶贫技术指导。

院士专家团在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唐启升院士工作站进行了哈尼梯田“稻渔共作”产业扶贫院士座谈会。会上,唐启升院士介绍了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初衷与愿景,希望保护“森林-村寨-梯田-村庄”四素同构的良性农耕生态系统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精准扶贫做些实事。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就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与冬闲田生态养殖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与梳理。

随后,院士专家团一行赴红河县乐育镇比姿村的尼美梯田“福瑞鲤2号”冬闲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测产。随机抽测了示范区14#梯田,面积262m2,2018年11月23日该梯田投放“福瑞鲤2号”苗种120尾(平均体长13.7cm、体重70.3g),经随机抽测30尾,平均体长19.66 cm、体重199.78 g,共收获成鱼98尾、计19.58 Kg;亩产50.21Kg;个体生长状况良好,体态丰硕有弹性,阳光下金光闪闪,与池养鲤体色暗黑形成鲜明对照;养殖试验户自春节前后即开始卖鱼,产值产量均高于春秋季养殖。现场测产表明,梯田冬闲田蓄水生态养殖福瑞鲤增效技术获得预期成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措施,红河县计划今秋推广二万亩。

该技术是在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团队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基础上,取得的又一养殖模式新进展。梯田冬闲田蓄水生态养殖福瑞鲤增效技术,有效改变了千百年来哈尼梯田只种一季水稻、半年时间放水养田、产值低下的耕作模式。梯田的增产增效,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精准扶贫,吸引了青壮年“回巢”,创新了山区渔业模式,又保护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红河州州委、常务副州长李成武,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穆等陪同考察座谈。

院士专家团一行

院士与哈尼族县长现场检查冬闲田养殖收获

哈尼族姑娘丰收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