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7日,挂靠于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工作总结暨考评会议在日照召开。鲆鲽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全体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聂善明、技术合作处副处长郑戈,渔业局科技处副处长王雪光代表体系管理监督委员会出席了会议。水科院科研计划处副处长方辉主持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2013年鲆鲽体系的工作成绩:一年来,体系加快发展步伐,出色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90%以上任务均超额完成。体系在良种选育、提升型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专用疫苗开发、专用配合饲料研制与推广、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产业经济调研与分析,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年度共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编写专著1部;制定国家标准3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与技术推介活动50余次,培训产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共完成成果或阶段性现场验收19次;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威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及省、市级个人奖励多项,充分发挥了鲆鲽体系的行业引领作用。
会议还邀请了山东省鱼类体系首席专家和河北省海珍品体系首席专家,他们对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就国家体系与地方体系合作对接体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对体系建设中的学风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系成果转化问题、体系经费规范化使用和管理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对体系经费自查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了通报。
会上,鲆鲽体系全体成员进行了充分地研讨和交流,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达成了诸多共识,充分体现了体系的科技创新力和凝聚力。会议对推动“十二五”重点任务的完成、构建体系民主化管理、形成和谐共进的工作局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鱼类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