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室、资源室、环境室、生态室组成的调查组对渤海生态修复北戴河示范区进行了2015年度生态修复效果跟踪调查。该示范区建设系“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资助项目之一,由原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负责组织实施,黄海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担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生态效果评估调查及海藻场修复等工作。
北戴河示范区于2013年9月投入建设,截至2014年5月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累计投放人工鱼礁2.63万空方,增殖放流牙鲆10万尾、半滑舌鳎2万尾、黑鲪10万尾、海参1055kg、梭子蟹苗50kg,移植鼠尾藻、羊栖菜等大型藻类59027kg。投放的正方体型、星体型鱼礁具有良好的资源保护和修复功能,而金字塔型鱼礁在国内外均属先进礁型,内部复杂的面结构不仅可形成良好的庇护场所,而且由于水流的交汇效应,还可营造出饵料场和繁育栖息场,多盘面结构同时兼具藻礁的功能。合理的礁体选型、礁区布局和礁群构成,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产卵、育肥和索饵场所,使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和邻近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数明显增加,特别是恋礁性鱼类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鮋的种群数和资源密度有较大升高,礁体构件上能清晰看到有藻类覆盖,牡蛎和海螺等生物附着良好,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渔获物种类、数量明显高于对比海域。
北戴河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的显著效果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海上调查期间,黄海所鱼类室关长涛研究员接受了河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北戴河示范区的建设背景、营造技术、调查评估与管理方法等,并通过现场水下视频录像和礁区经济物种的采捕展示了示范区的生态修复效果。
(鱼类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