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1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与模式”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处长、赵婉莹项目专员、邢志鹏项目专员,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刘志鸿处长及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志鸿主持。
课题绩效评价专家组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徐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吕剑研究员、天津农学院邢克智教授、江苏海洋大学阎斌伦教授、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刘洪军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波研究员和青岛农业大学李玉全教授等7人组成,项目跟踪专家徐皓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
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志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对项目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项目各课题承担单位及研发人员的通力合作与协同攻关,希望会后各课题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凝练研究成果,为项目验收做好准备。
卢兵友处长在讲话中表示,希望专家组严格遵循绩效评价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开展课题绩效评价工作,同时要求项目要进一步凝练亮点成果,扩大成果示范推广力度,为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项目负责人李健研究员全面介绍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课题目标完成情况、取得的重要进展、代表性成果及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人员及资金投入使用、组织实施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各下设课题围绕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需求,研制出自动导航智能化投饵船、高清水下摄像机、7参数水质监测仪、便携式水质监测仪、远程智能渔机控制器、4G视频无线监控装备等智能化装备6台套,开发对虾养殖智能化管控和信息可追溯平台1个,示范应用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揭示了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系统中营养物质的转化途径与效率,建立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优化、水质调控与循环利用、养殖环境预警、营养物质高效利用和尾水生态化处理关键技术5项,构建“虾(蟹)-贝(参/蜇)-鱼(藻)”海水生态工程化养殖模式4个,尾水氮磷排放分别降低45.8%和50.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建立基于宜渔等级分级的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1项,盐碱水pH稳定在9.0以下,碳酸盐碱度最高下降86.3%,构建华北、西北和东北3个盐碱水综合利用模式,养殖成活率提高32.5%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2%以上,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建立了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绿色养殖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各课题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均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绩效评价。
会议期间,卢兵友处长、课题绩效评价专家和参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在项目参与单位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示范的海水池塘智能化养殖装备与自动化管控平台、“虾(蟹)-贝(参/蜇)-鱼(藻)”多营养层次海水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模式。
此次课题绩效评价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加强了项目亮点成果的梳理凝炼,为高质量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