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此刻,南大洋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南极磷虾研究团队的两位科研骨干—张吉昌、樊钢洲仍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执行南极磷虾资源探捕调查和磷虾渔业科学观察任务。他们的坚守为我国持续获取宝贵的第一手科研数据,为评估磷虾资源量及其分布,支撑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国际履约和磷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1.张吉昌(左:磷虾生物学测定;右:生物环境调查)
图2.樊钢洲(左:兼捕鱼类取样;右:海鸟与哺乳动物观测)
从首征南极算起,我所进行南极磷虾探捕和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工作的时间跨度已逾十载,为支撑中国南极磷虾履约和磷虾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0年6月24日,我所科研人员累计海上调查与观察3555天。
吴强、孙坚强执行2009/2010渔季(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和磷虾渔业科学观察任务,工作时间为22、23天。王新良执行2010/2011渔季任务,工作时间为68天。朱建成执行2010/2011渔季任务时,工作时间达到115天。随着调查区域的扩展和渔船生产时间的延长,海上调查任务和科学观察时间迅速增加,单航次最长为孙坚强284天,其次樊钢洲283天,再次张吉昌274天;总时长最多为樊钢洲,海上调查与科学观察690天。
作为声学工作科研骨干的王新良出海次数最多,达7次,514天的海上工作时间;其中6次在船上过春节,即使回家团聚过春节的那一次,也是在大年二十九匆匆赶回家。出海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018/2019渔季,常规工作外增加的哺乳动物与网具相互作用观测,让应一平在130斤体重的基础上,成功瘦身16斤,一举夺得船上工作期间的瘦身冠军……
图3.(左:磷虾资源探捕调查;右:王新良、许庆昌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
2019年12月张吉昌没有因为自己父亲身体不好等家事而改变随“福荣海”轮执行2020年度南极磷虾探捕调查任务并指导培训合作单位观察员“新兵”的计划。他原本想3月份调查任务结束和新观察员业务熟练后回国完成相关项目总结验收等案头工作,届时正在照料1岁大孩子的母亲也可以回老家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樊钢洲行前,妻子已怀有身孕。他原计划随福远渔9818轮执行科学观察任务一段时间,待轮换观察员登船后,回国照料待产的妻子一段时间,再随“深蓝”号奔赴南极执行磷虾渔业科学观察任务。他们这些想好的归国计划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而难以实现——不仅通常的通过南美、非洲等地转机回国无望;而且搭载货轮直接回国也面临着严格的海事禁令。轮换人员出不去,船上人员回不来,所以,他们还无怨无悔坚守在极地渔业科考岗位上……
2009年起,我所作为科研单位合作承担农业农村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负责南极磷虾探捕调查技术支撑与国际组织参会磋商工作,迄今已经十一年。十一年来,在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我所科研人员承担了探捕调查、科学观察以及渔业数据报送等国际履约工作;南极磷虾科研团队十一年来的坚守与执着,取得了大量珍贵的调查数据,同时圆满完成了CCAMLR日益严格的磷虾渔业科学观察任务,践行了作为负责任渔业大国的义务。
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以及渔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深度参与了南极磷虾渔业国际管理进程,为我国开发利用南极磷虾资源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图4.磷虾渔船生产作业与渔获物
一、攻克了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关键技术,“化废为宝”
基于磷虾生产渔船声学数据,建立了可程序化运行的强干扰噪声消除方法,被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委员会(SC-CAMLR)作为技术规范采用,将充斥噪声的渔船声学数据“化废为宝”;组织建立了基于集群识别的南极磷虾资源评估技术,使得渔船成为南极磷虾资源监测调查的有效平台,并直接应用于2019年斯科舍海南极磷虾资源国际联合调查评估,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的技术提升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图5.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关键技术
二、系统研究了主要渔场南极磷虾资源结构与分布特征,科学评估了磷虾资源动态
在国内首次采用CCAMLR研发的磷虾种群分析CMIX方法,研究了南设得兰群岛海域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了主要渔场南极磷虾脂肪与蛋白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渔船声学数据,评估了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与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心渔场磷虾资源密度与集群行为特征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综合磷虾渔船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声学评估结果,确定了CPUE指示磷虾资源动态的有效性。
图6. 混合分布分析南极大磷虾捕捞群体的L/F分布及年龄组成
三、积极参与极地渔业国际管理,推进国际履约和磷虾产业科技提升
实时跟踪和参与南极磷虾养护管理措施的制修订,在南极磷虾评估技术与资源变动、反馈式渔业管理机制以及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履约支撑等各相关层面共提交通告或工作文件21份。切实履行我国负责任渔业大国义务的同时,推动了相关领域科技和管理的进步,提高了我国在极地渔业国际管理领域的地位。
图7.参加CCAMLR相关会议与会场讨论
四、准确报送南极磷虾渔船生产和活动数据,保证了国际履约南极磷虾渔业数据质量
2009/2010渔季以来,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我所负责联系我国南极磷虾渔业企业、磷虾渔船和CCAMLR,收集南极磷虾渔船生产和活动数据,进行核对后报送给CCAMLR。从南极磷虾渔船入渔通报开始,到入渔许可通报,再到进入南极公约区和亚区间转换通报、生产数据报送和转载通报,离开公约区通报和公约区内的船位报,最后核对提交完整的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日志和观察员报告结束,为一个渔季的数据报送工作。十多年以来,严格遵守数据采集规范和数据报送要求,数百万条的数据,赵宪勇研究员、左涛副研究员、朱建成助理研究员和樊钢洲工程师,先后承担该项工作,一个个的数据进行核对、修正后再行提交,保证了我国南极磷虾渔业数据报送国际履约的质量和时效性。
五、多国联合调查和南极半岛多年调查成果丰硕
2019年初,筹划已久的斯科舍海南极磷虾多国联合调查开始,这是时隔近二十年来,再次对该海域进行的大规模多国联合调查。我所科研人员随福荣海轮执行并圆满完成了相关任务。调查结束后,我所赵宪勇研究员为召集人的声学方法与评估工作组开展了大量的工作,6260万吨的资源量评估结果在2019年10月份的CCAMLR年会上得到了一致认可。自2009年以来,赵宪勇研究员为首席的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团队依托中国磷虾渔船“福荣海”轮,开展了长期的南极磷虾探捕调查,通过对2013/14–2018/19渔季的磷虾捕捞数据和声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半岛海域磷虾资源声学密度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在总产量达到捕捞限额,渔区关闭时,未有下降,反有上升趋势。结合2019年多国联合调查及评估结果,积极回应了国际上有关48区南极磷虾生物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明显下降的论断。
图8.2013-2019年南极磷虾资源密度年际变化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就有收获。
想一想:为了科研工作,于小涛提前举办了婚礼,取消了蜜月计划登船完成了科考计划;樊钢洲延迟了婚期……临行前,有身怀六甲的妻子的仔细叮嘱;有蹒跚学步的孩子的不舍依恋。海上调查期间,有与南大洋狂风暴雨同舟的惊心动魄,有熬红了眼睛的疲惫不堪,有冻僵了手指的身心交瘁,也有获得精确数据后的欣喜若狂。归来后,有父母一下子落地的担忧和牵挂;有年幼儿女见到时猛然倒退的陌生和认出时扑上来的哭喊,更有家人讲述春节期间有客来时,孩子怯生生地喊爸爸的愧疚和酸楚。
算一算:科研方面,在南极磷虾资源精确评估、极地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养护上,我所科研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我所作为牵头单位,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团队李显森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集结了国内磷虾研究方向上的优势力量,对南极磷虾科技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产业方面,在南极磷虾渔业全产业链开发,特别是磷虾渔业企业和磷虾渔船生产和国际履约方面做出了特有的支撑作用。国际形象方面,10个渔季以来,保障了磷虾渔业无重大违约事件,为树立了我国负责任渔业大国的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