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黄海所两项科研成果获得2005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

日期:2006-02-22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2005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名单,黄海所副所长王清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选育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崇明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因与病原的研究”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另外,我所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的“青岛市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机制和战略”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选育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中国对虾养殖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选育过程中分别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RAPD技术及微卫星DNA技术等对选育过程中不同选育世代的遗传变异进行动态监测。为加快选择育种的进度,保证选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已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公告发布水产新品种证书。“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较强等优良性状。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因与病原的研究”主要围绕养殖栉孔扇贝的大规模死亡现象,通过对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病因排查、可疑病原的分离、鉴定、感染与验证、病理学检验以及流行病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旨在揭示病原感染与宿主发生大规模死亡的对应关系,并为病原的最终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该成果首次明确证实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养成期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并将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定名为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澄清了目前对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因与病原认知上的混乱状态,为进一步探讨其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和制定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200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青岛市自然科学奖19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52项。

(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