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又经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建立的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技术。该成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农业部“948”等课题的共同资助。
该技术成果建立了三种育种模式,即精细育种模式、全同胞育种模式和群组育种模式,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水产优良品种培育的技术体系;群组育种模式为独立创建,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克服交配不可控制、个体不能标记等问题;制定了水产动物选择指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多性状的复合育种。该方法将不同性状、不同度量单位所得到的育种值转化为相同等级的纯数,提高了多性状复合育种的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以建立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为主要技术依托,研发出“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登记号:2007SR08004)。该软件共7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到良种生产追溯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电子化管理;可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技术工作。
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成果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势显著:
1. 可同时实施多个性状的选择育种,培育具备多个优良性状的优良品种。对于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在中等或以上水平(≥15%)的物种,平均每代的选择反应在10%以上。目前国内水产育种较多地采用群体选育、杂交育种等技术方法。前者难以实现多个性状的选育,特别对于像抗病(逆)力、出肉率等性状,测试个体因感染病原或被宰杀而不能留种选育;杂交技术虽然可以同时整合多个性状,但存在杂种传代后出现分化问题,优良性状难以完整、持续地遗传。
2. 通过5代以上的系谱跟踪,严格控制近亲交配,降低了近交衰退的影响。连续选育25代,平均每代的近交率可控制在0.2%以内。国内育种技术一般不采用家系或群组的标记技术,多利用扩大基础群体的方法控制近亲交配和近交衰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家系标记和计算机软件制定配种方案可以准确、严格地控制近亲交配。
3. 建立的良种培育及扩繁体系具可追溯性、可控性、可持续性。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水产动物育种业。凡可在人工条件下繁育、养殖的水产动物,皆可利用该技术同时改良多个性状,包括生长、抗病、品质及出肉率等;应用单位包括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产原良种体系中的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以及水产业其它从事水产生物育种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