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牙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及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成果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渔创新奖。
“牙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及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发现牙鲆视黄酸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对视黄酸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形成的异二聚体作用而抑制眼睛移动,揭示了牙鲆眼睛的移动受到甲状腺激素和视黄酸信号通路的拮抗调控;发现视蛋白通过促进视黄酸合成调控比目鱼体色不对称发育,揭示了比目鱼体色左右不对称的形成机制。通过构建牙鲆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发掘了多个抗细菌病相关QTL位点,结合牙鲆抗爱德华氏菌蛋白谱,鉴定到多个牙鲆抗病免疫基因,揭示了牙鲆抗细菌病的分子机制;通过对牙鲆参考群体和候选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出1934475个SNP位点,利用BayesCπ和GBLUP算法进行基因组估计育种值计算,通过GEBV指导牙鲆抗病良种选育,从而建立了牙鲆抗病性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该项目在Nature Genetics和DNA research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论著19篇,其中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达57.03,累计他引次数超过94次。利用该项目技术,培育出“鲆优2号”牙鲆新品种,该品种比普通牙鲆生长速度提高20%左右,养殖成活率提高20%左右。新品种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